Mind Set Art Center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關於安卓
  • 最新消息
  • 藝術家
  • 展覽
  • 博覽會
  • 影片
  • 出版品
  • 聯繫我們
  • 繁體
  • EN
Menu
  • 繁體
  • EN

劉文瑄 臺灣, 1980

  • 介紹
  • 作品
  • 傳記
  • 報導
  • 展覽
  • 出版品
  • Art Fairs
  • Previous artist Browse artists Next artist
  • 「繁‧花‧聖‧艷」女性藝術家聯展- 安卓藝術十周年特展 III: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羅懿君、Lesley-Anne CAO, Marina CRUZ, Geraldine JAVIER, Christina Quisumbing

    「繁‧花‧聖‧艷」女性藝術家聯展- 安卓藝術十周年特展 III: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羅懿君、Lesley-Anne CAO, Marina CRUZ, Geraldine JAVIER, Christina Quisumbing

    7 November - 19 December 2020
    安卓藝術將於2020年11月7日至2020年12月19日推出畫廊慶祝十周年的第三場聯展「繁‧花‧聖‧艷:女性藝術展」(Florae: The Women Artists-The Special Project for MSAC 10th Anniversary III),作為安卓歡慶十周年系列的最終章。「繁‧花‧聖‧艷」聚焦十位出色的女性藝術家,有台灣本地的楊世芝、謝鴻均、劉文瑄、劉鳳鴒、羅懿君,與來自菲律賓的Lesley-Anne CAO, Marina CRUZ, Geraldine JAVIER, Christina Quisumbing RAMILO, Jem MAGBANUA等人,展品涵蓋油畫、素描、刺繡、雕塑與立體的多元媒材,也深度體現女性創作者在忙碌生活中耗時漫長與細緻編織、縫補建構的藝術特色,這些作品把我們重新帶回到藝術中最原初的身體經驗與細微感知。 字面意義為一個地區植物統稱的芙蘿拉(Florae),是藝術史上早期描繪的女子形象代表。而花和女性自古以來的豐富連結與相互指涉,不論是古典繪畫中數不盡的花神形象,或是現代女性藝術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在創作中將花卉、女性身體和空間的完美融合,皆在女性與生俱來和後天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與花卉植物不斷地交纏出獨特的陰性空間。展覽標題「繁•花•聖•豔」即是對於幾種女性特質的對話與歸納:「繁」既是主題和意涵上的繁殖、繁衍,亦為形式上的繁複、繁瑣與去中心化;花同「華」,光華、華美的氣息,「聖」既可為宗教面或從現實抽離出來的精神性,亦可對應女性由家庭繁瑣勞務中抽離發展出的精神性;「豔」是自然生成的豔麗,象徵女性與生俱來無法抹滅的青春光彩。 楊世芝2017年的水墨拼貼作品⟪生之溯源⟫,以水墨媒材為底,結合裁減、拼貼的手法與充滿風景暗喻的構圖,在橫幅天地裡即興式的遊走碰撞,於層層交疊的紙張紋理上創造出一個介於具象與抽象的自由國度,將精神性的想像從彷若大自然的畫面裡解放。而謝鴻均充滿繁複結構與敘述特色的《記憶的縐褶 III》,同樣有層層交疊的紙張和素描線條,但其中演繹的卻是另一番在女性繁瑣勞務下匍匐前進的生活哲學和美學特色。菲律賓藝術家克莉絲汀納‧其桑賓‧雷密羅(Christina Quisumbing Ramilo)採用彩色鉛筆構築的兩件心形雕塑《水果》與《花朵》,強烈的色彩和熟悉的符號中突顯她另一種女性身分的認同,她翻轉並擁抱這兩種過往經常被用來貶義與歧視同志社群的詞彙意義,透過既存的符號認知來創作的同時,也重新定義出有別於傳統男女關係和夫妻婚姻的多元身分與性別認同。
    繼續
  • 我居住在可能裡—劉文瑄

    我居住在可能裡—劉文瑄

    20 July - 31 August 2019
    安卓藝術將於2019年7月20日至8月31日推出藝術家劉文瑄(Mia Liu)在畫廊空間裡的首次個展「我居住在可能裡」,展覽將系統呈現藝術家近年創作的發展脈絡,展出水墨對畫、地景塗畫攝影、紙張雕塑等三個系列,並有側拍藝術家創作過程之紀錄片讓觀者進一步地認識藝術家的創作內涵。
    繼續
  • 林中路 當代藝術展.上篇

    林中路 當代藝術展.上篇

    12 March - 16 April 2016
    展覽名稱「林中路」取自德國思想家馬丁.海德格(Marth Heidegger, 1889 - 1976)後期代表著作之一《林中路》(Holzwege),亦援引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 1874 - 1963)著名的詩作《The Road Not Taken》,映照藝術創作這條既孤獨崎嶇又充滿未知可能性的生命路徑,需要開創的勇氣以及明晰的心靈,才能提煉路上風景而產生豐盈的果實,而藝術收藏與經營推廣何嘗不是如此。「林中路當代藝術展.上篇」將展出11位出生於1950至1980年代的台灣藝術家,包括蘇旺伸、李明則、謝鴻均、林銓居、石晉華、黨若洪、陳曉朋、鍾舜文、劉文瑄、鍾江澤及林煒翔,作品跨越油畫、壓克力繪畫、裝置、紙雕、紙本繪畫、膠彩、版畫、相片等多樣形式與媒材,多數為新作,其中蘇旺伸、鍾舜文及林煒翔皆為首次與安卓合作。
    繼續
  • ReVision 2 安卓藝術五周年特展

    ReVision 2 安卓藝術五周年特展

    12 June - 25 July 2015
    五周年特展—ReVision 2將展出安卓藝術合作的國內外藝術家作品,進一步展現安卓跨越五周年後的新面向,參展藝術家有李明則、石晉華、劉文瑄、鍾江澤、于吉、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維特.貝拉諾(Victor BALANON)、派翠西亞.伊斯塔柯(Patricia EUSTAQUIO)及于一蘭(YEE I-Lann)等人,展出作品多為藝術家最新創作。 身為台灣中生代重要的藝術家,李明則1996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台灣頭.台灣尾」,隔年並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中展出。他的創作雜揉了現實生活所見所感、廟宇彩繪的圖法佈局以及章回小說的敘事氛圍,以一種神話般的手法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深度。展出作品《通天山水》,以水墨長軸的形式,鋪陳出關於現實與精神生活、穿梭於人間與信仰之間的思考與對話,層疊綿延而上的人間景色,訴說著一方遠離塵世糾紛、逍遙於山水之間,隱逸自得的人生風景。 石晉華的作品《菩提樹下的玄武岩》拓展了藝術家2010年的創作計畫《台北的X棵樹》及《X棵菩提樹》。在2010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種下《X棵菩提樹》計畫裡的第一棵樹五年之後,石晉華以拓畫的方式在宣紙上留下伴隨這棵樹的玄武岩,並抄寫Leonard Cohen所演唱的《A Thousand Kisses Deep》歌詞,映照出面對人生道路中跌宕起伏的心境。 向來對於影像有著靈敏感受力的維特.貝拉諾,新作《失樂園(向柏格曼致敬)》三聯作取材自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1918-2007)信仰三步曲:《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冬之光》(Winter Light)及《沉默》(The Silence)。透過篩選、再現經典電影中的象徵性視覺構圖,貝拉諾將這些圖像加以轉喻,賦予新的延伸意義。同樣對於既存圖像的重新詮釋,鍾江澤更為依靠直覺與不可預知的偶發靈感,《荒謬記憶—擲鐵餅的人加上十字架上的耶穌》裡,他將人們集體意識中已然熟知且源自不同文本脈絡的兩個圖像:擲鐵餅的人與十字架上的耶穌,加以解構、破壞與融混,重塑出一奇異的圖像與需要重新詮釋的意義,而無論是集體或是個人對過往的記憶,不總是充滿了似是而非的錯置? 劉文瑄為安卓的一樓展場量身進行了「移轉地景」系列的最新創作《移轉地景V》,結合攝影與空間裝置,透過平面與立體維度的對話,移轉我們對於圖像的認知與視野。另外,派翠西亞.伊斯塔柯及此刻正於東京森美術館「Simple Forms: Contemplating Beauty」一展中展出的大卷伸嗣皆有新作於ReVision 2中亮相,展覽同時將展出于吉與于一蘭的精采作品,揭開安卓藝術下一頁精采的篇章。
    繼續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1 Mind Set Art Center
網頁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