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藝術15週年特展「生命樹」展場一隅。
2010年春,安卓藝術創立伊始,與創 辦人李政勇相識多年的藏家陳泊文醫 師種下一棵高度及膝的小桂花苗以表 祝福。十多年來的每一個元旦,安卓 團隊都前往為之修剪枝葉,如今它已 長成高逾兩米五的桂花樹。這個安卓 藝術「生命樹」的故事在畫廊15週年之 際聽來令人感佩;而其15年間從新生 南路、和平東路直至大直內湖,歷經 層層升級的三處畫廊空間,旗下藝術 家範圍也從臺灣擴及亞洲乃至世界, 這一循自身步調、不斷與挑戰共生的 發展歷程,也與「生命樹」的開枝散葉 異曲同工。
此次安卓藝術的15週年展以合作藝 術家近兩年的新作為主,從展出作品 間的主題線索、藝術家創作形式的多樣化、經營結構的多元佈局等諸多方 面,都絲絲縷縷呼應著「生命樹」這 一精神象徵。如今安卓藝術旗下大約 四成為臺灣藝術家,而來自其他亞洲 地區和來自亞洲以外的藝術家各佔三 成,此次聯展也大致呈現如此佈局, 並在繪畫、雕塑、攝影、裝置等不同 媒材形式間拉開張力,也全景式地展 現出這些藝術家的創作不分媒材,無 就整體還是細部觀看而言,都具備多 層次的細膩表現。
安卓藝術15週年特展「生命樹」展場一隅。
同樣描繪植物,楊寓寧的水墨作品簡 約卻濃淡深淺層次豐富;林煒翔的 「如霧起時」系列以細膩朦朧的低彩 度畫面描繪氤氳的林間;黨若洪以抽 象的筆觸元素交疊出《樹》與《島》; 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 (Bogdan Vlãdutã)的《傘松》與《根》 透過兼具寫實與寫意的油彩筆觸將 松樹置於生長環境中;另一位羅馬尼 亞藝術家安娜.瑪莉亞.米庫(Ana Maria Micu)則分別以寫實的油彩和速 寫般的水粉畫作再現充滿綠意的工作 室一角。
相較之下,其他幾位藝術家的作品並 非直接以草木綠植為畫面主題,而 是各自透過幽微隱晦的符號系統, 以純粹而凝練的風格流露出對於生命流轉中種種微細之物的領悟。周楷倫 一疏一密的雙聯畫以宛若樹影的模糊 結構照見自身思緒;瑪莉娜.克魯斯 (Marina Cruz)的新作《凝視牆垣間 的植物》於洪水和舊牆間生成隨時間 而蔓延的抽象拼貼;謝鴻均作品中豐 富的媒材層次,呼應著其中蘊藏的生 命狀態之表露;傅饒的畫面組成依舊 流動而鮮明,照向無時代性的普世課 題;比利時藝術家瑞納斯.凡.德. 維爾德(Rinus Van de Velde)的炭筆 寫實繪畫呈現出水墨般的靜謐層次。
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的「漂浮- 背景」和「橡樹葉」系列,以及旅居日本的印尼藝術家艾伯特.約拿桑.瑟 提亞萬(Albert Yonathan Setyawan) 的陶瓷裝置《重生》,從自然之形中提 煉昇日常之美的昇華。菲律賓藝術家 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筆 記式的炭筆繪畫彷彿創作者存在的隱 喻;具跨學科背景的印尼藝術家薩伊 夫.加里波第(Syaiful Garibaldi)畫面 中近似生物骨骼、難以名狀的結構, 則好似其透過建構生態中的他者和自 我之交織,觀照根本性的生命課題。 羅馬尼亞藝術家丹尼.格爾卡(Dani Gherc )的作品是展覽中僅有的攝影 創作,近乎黑白的高空攝影提供了截 然不同的視角,讓陌生化的城市空間 承載反思的可能。
「生命樹」中所見之作,皆為與安卓藝術合作多年的藝術家於各自脈絡持續發展出的作品。
展覽中所見之作品,皆為這些與安卓 藝術合作多年的藝術家於各自脈絡持 續發展出的作品,他們中有不少曾在 過去五年中在畫廊、或在安卓規劃之 下於美術館舉辦過展覽。因而「生命 樹」這一展的意涵,也如鋪開一幅枝 繁葉茂的樹狀圖,或是一幅由樹成林 的圖景,讓人得以尋徑覓蹤,在欣賞 作品的同時,也逐漸體會安卓藝術如 何在專業認知基礎上與藝術家建立密 切互動和彼此理解,慢慢走出穩健而 獨具個性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