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台北藝術博覽會

世貿一館, 21 - 25 October 2021 
L10 & Q05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1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呈現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喬哈‧加百列(Joao GABRIEL)、鍾江澤(JHONG Jiang-Ze)、李明則(LEE Ming-tse)、林煒翔(LIN Wei-Hsiang)、劉致宏(LIU Chi-Hung)、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SHI Jin-Hua)、謝鴻均(Juin SHIEH)、羅德爾.塔帕雅(Rodel TAPAYA)、黨若洪(TANG Jo-Hung)、楊立(YANG Lee)等十四位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並於MIT展區推出曾獲2020高雄獎首獎的藝術新秀簡佑任的個展,展會於2021年10月23至2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會展中心登場,預展從10月21日下午三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次展出,安卓藝術以「想像」與「再現」的兩個主題,呈現旗下藝術家們用繪畫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最新創作。他/她們透過「想像」與「再現」的不同端點,重新思索繪畫在當下的形式發展與精神轉化,以及探索「人」與「物」在畫作裡的流轉與變遷,從而對當代繪畫的再現與想像、真實與虛構,進行更深地梳理。展出作品將圍繞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日常與神話的兩種面向來開展。

 

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

石晉華的《走筆#178》和林煒翔的《從前的雲走得慢》,皆是藝術家融會個人的眼與心的創作,用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風景美學的代表.《走筆#178》以水墨打底並於其上以白色鉛筆繞山行走,繼續石晉華在紙上用筆朝聖的行旅,而林煒翔寬達四米的風景繪畫《從前的雲走得慢》,描繪出我們熟悉的宜蘭外海與龜山島的意象,但他將個人行旅自然的景象存於記憶、影像和內心,再用凝結了不同季節、時刻的色調與光影,以細膩筆觸與多層次的薄染烘托出眼前這一道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景。

 

同樣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菲律賓藝術家布恩.卡路拜恩的風景繪畫則在看似感性的外表下藏有複雜的理性思維,而藉由母系家族物件的考掘與發展,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也不斷地與菲律賓的過往對話,並以寫實和抽象兼容的繪畫語言,持續擴編出一張充滿情感與獨特地景的創作之網。出生於90後的台灣年輕藝術家楊立,結合噴槍與畫筆使用的畫作,充滿鮮豔的色調與繽紛的活力,在日常風景裡創造出另一番盎然的生機。

 

日常與神話

在日常與神話的主題中,傅饒的三聯畫《傳奇》(Legend)與羅德爾.塔帕雅的《樂團》(The Band)是此次展出的重中之重.《傳奇》寬達四米多的尺幅,以傅饒一貫擅長的動態構圖和宇宙洪荒般的場景,呈現出史詩般的文明結晶,畫面中央處低頭佇立的男孩與其右方躍起的鯨,畫作右側被光圈環繞充滿寓意的人物,和遠方聳立的政治性建築,讓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生活在傅饒的作品中有機的生長,並不斷相互對話出新的篇章…而塔帕雅的《五月裡正在行進的樂團》混合藝術家長期對在地傳說與現實社會的關注,用一種兼具表現性筆觸和洋溢南島文化的紋飾圖騰,拼組出一幅熱情中夾雜些許徬徨、詭異的音樂演奏。

 

相對於傅饒和塔帕雅充滿史詩或傳說性格的創作,黨若洪、鍾江澤和喬哈‧加百列的畫作則更偏向一種「劇場性」的身體演繹。這三位藝術家皆以人物繪畫為主,黨若洪的繪畫經常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開啟一個窺視的孔洞,讓繁瑣細碎的生活樣貌幻化成一幅劇場性格濃厚的景觀,新作《蒙古來的碟仙》(Pen Fairy from Mongolia)在大筆觸和大面互補性的紅綠色調中勾勒出一站一坐的人物,舞台中的實與虛、畫面上的天與地,都在藝術家的巧筆下渾然生成。而首次在台灣展出的葡萄牙藝術家加百列,其畫作構圖雖大多擷取自電影場景,但這些以男性人物為主的繪畫,更像藝術家身為男同志的一種身份認同與自我表述,常常在暗晦色調中透露出男性之間的情慾糾葛…

 

除畫廊展區外,安卓藝術同時於MIT單元推出曾獲2020年高雄獎首獎得主簡佑任的個展「築‧巢」,藝術家借用了「築」與「巢」的詞意,進一步推演物質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運行的鏈狀關係,並以「水泥」、「舉牌工人肖像計劃」以及「家屋」等三個系列,探討家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水泥」系列以繪畫裝置將水泥作為繪畫媒介的表述,透過水泥本身的符號隱喻,突顯資本主義世界對於繪畫與市場見解之間的張力狀態。新作《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用水泥作為材料臨摹與挪用了日治時期在臺畫家鄉原古統(Gobara Koto, 1887-1965)的畫作。簡佑任認為「水泥」有如傳統繪畫媒介般地取之於自然,而這些從山林開採而來的「水泥」作為創作材料,則給予我們對「物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價值轉換的流動性與荒謬性進行反思,以此對現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共存關係,提出質疑和批判。而「家屋」與「舉牌工人肖像計劃」系列,闡述藝術家長期對「居住」議題的思考。

 

1987年出生於台北的簡佑任,目前仍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班。作品已被高雄市立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等機構所典藏,是近年很受矚目的藝術新秀.他的創作長期關注資本主義底下的台灣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和個體之間的處境;且擅長以繪畫媒材作為觸點,透過對於繪畫語言的轉化,具批判性的觀點重新理解媒材原有的脈絡及符號意義,以此切入他所關注的各項當代社會議題。

 

16 
/ 28